1月15日,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欧洲语言文化论坛•北外2018”在外研社举行。校长彭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外交部、社科院等单位及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及出版机构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欧语学院院长赵刚主持。
彭龙表示,2017年,北外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了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外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 ,与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位居全国榜首。欧洲语言文学是北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欧语学院抓住机遇,在语言文学、国别研究等领域加大建设力度,力求产出一批优秀的标志性成果。
本次论坛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16 1”合作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对欧洲非通用语国家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基础性、系统性研究,提升国内各高校欧洲非通用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打造学术交流平台而召开的,论坛设主旨发言和分组发言两个环节。
开幕式上,北外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杂志主编张西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出版中心张晓莉主任分别致辞。各位嘉宾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欧语学院主办的《欧洲语言文化研究》学术集刊越办越好。开幕式最后,赵刚向《欧洲语言文化研究》学术集刊新一届编委会部分成员颁发了聘书。
主旨发言环节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分社社长彭冬林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前院长、我校客座教授陈志强,我校长青学者张建华,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杨鲁新,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分别作了题为“浅谈历史研究的三个层次”“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命运”“非通用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的主旨发言,几位专家的主旨报告涉及不同领域,视野广阔、观点新颖,极具学术启发性,在参会者中赢得热烈反响。
当天下午,会议还举行了分组发言。会议分设语言文学组和国别研究组两个小组。在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教师和学者轮流上台发言,分享各自在欧洲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社会、双边关系以及翻译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发言令人耳目一新,极具学术价值。
本次会议是欧语学院首次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举办的欧洲非通用语类的语言文化论坛。今后,“欧洲语言文化论坛”拟每年定期举行,从而推动欧洲非通用语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北外欧语学院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为进一步促进中欧人文交流、发展中欧关系贡献力量。